11月17日-18日,2025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IIDC)年会暨高峰论坛在广西师范大学举办。论坛以“智交互·铸共融”为主题,立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以主旨演讲、平行分论坛、青年论坛等形式,共同探索数智时代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使命与新路径。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58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达400人。
广西师范大学校长孙杰远在开幕式致辞中,对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他指出,设计创新引领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信息与交互设计发挥重要作用。他强调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应主动作为推动产教研融合,自觉肩负起为行业输送高素质设计人才、为产业注入创新动能的时代使命。
桂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龙杏华在致辞中强调,此次论坛是高校服务地方发展、深化校地协同与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他期待此次论坛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魅力贡献智慧与方案。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鲁晓波在致辞指出,论坛以“智交互·铸共融”为主题旨在探讨信息与交互设计在数智时代的新使命。他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促进跨学科、跨行业、跨文化的深度融合和探索,推动设计在技术与人文的共生中发展,驱动社会创新与产业跃迁。
主旨演讲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孙守迁教授以《数智平台赋能新兴产业发展》为题,结合案例深入剖析了数字技术如何赋能设计变革。华中科技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蔡新元教授以《AI重塑文化再生产》为题,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文化生产中的创新应用。两位专家的报告视野宏阔、思考深邃、见解独到,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迪与实践指引。
分论坛一“智交互·理论建构与文化转译”由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名誉院长陈汗青教授主持。北京印刷学院严晨教授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中的文化表达与技术创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赵超教授系统阐述了AI技术对设计教育体系的全方位影响,以及中国自主的设计方法论体系构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教授分享了以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融合,实现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路径;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院长梁岩教授则探讨如何运用数字媒体艺术构建完整的时空体验体系;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王琦副教授分享了AI时代健康设计与交互创新的前沿探索。
分论坛二“智交互·产业赋能与区域创新”由湖北美术学院许奋教授主持。北京服装学院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兰翠芹教授介绍了其团队运用数字设计结合生物变色机制,创新解决传统服装产业问题的实践案例;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吕杰锋教授强调了人工智能在设计实践中的巨大应用价值;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建民教授探讨了智能交互设计中的人机协同机制及情感交互的实现路径;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刘宗明教授阐述了产教融合与科技创新对设计研发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意义;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讲席教授孙效华则提出构建高效的校企协同机制,将前沿研发与区域重点产业需求深度对接,以驱动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实质性应用与价值实现。专家们的报告紧密结合实践,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设计、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功案例,并前瞻性地探索了未来设计趋势,为参会者带来了深刻启示。
青年学者论坛由云南艺术学院森文教授与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刘世军教授共同主持,来自全国5所高校的8位优秀博士研究生进行了主题演讲,展现了青年一代在信息与交互设计领域的锐气与思考。
本次论坛期间共开展了20场次高水平主题报告。论坛既植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数字化实践探索,更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共同擘画了面向未来的设计发展新范式与实践新路径,为数智时代的设计教育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汇聚了集体智慧,贡献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力量。

广西师范大学校长孙杰远致开幕词

桂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龙杏华致辞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鲁晓波致辞

论坛现场

主旨演讲现场

分论坛一“智交互·理论建构与文化转译”

分论坛二“智交互·产业赋能与区域创新”

青年学者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