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南京大学圆满落幕。我校参赛作品《高倍率过渡金属硫化物(TMS)负极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的研究》到现场答辩并获得全国二等奖,《从刚性“嵌入”到柔性“共生”:乡村青年干部发展路径研究——基于852名乡村青年干部的调研》《二硫密钥——基于新型识别位点构建NIR-II双比率探针用于H2S2的定量检测与肝损伤研究》《乡村民宿创新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研究——来自云南大理、丽江、广西阳朔、浙江莫干山的实地调研》《世界级旅游城市何以成——“桂林经典”品牌打造的现状分析与价值提升研究》等4个项目获得全国三等奖,获奖数量和质量为历届最佳。
“挑战杯”竞赛作为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大学生顶尖科技竞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本届赛事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比赛吸引了全国2700余所高校、300余万名大学生报名参赛,申报作品超过40万件,共有640件和643件作品分别入围主体赛和“人工智能+”专项赛终审决赛,产生主体赛特等奖96个、一等奖187个、二等奖369个、三等奖993个及“人工智能+”专项赛获奖作品982件。
学校高度重视“挑战杯”赛事组织与备赛工作,专门制定出台“挑战杯”系列竞赛奖励办法,给予经费等资源保障。自2024年11月启动以来,以学校“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载体,吸引4000余名学生、1200余名指导教师组成的783个团队参与竞赛。学校在广西选拔赛中有27件作品获奖,获得区赛特等奖1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最终有6件作品入围全国比赛。今后,校团委将持续构建“育才、引智、聚力”三维机制,打造“竞赛驱动+项目培育+成果转化”的全链条育人生态,从团队建设、导师指导、项目迭代、成果转化、赛事参与和奖励制度优化,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引导青年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注入持续青春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广西实践、为助力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大学贡献更多师大青年的智慧与力量。

参赛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