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报送的《广西师范大学以“三个强化”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的经验材料获《广西教育信息》采用,刊登在该刊〔2025〕第9期(总第 177 期)。文章指出,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紧围绕形成强大思政引领力,全面 加强顶层设计、载体运用和责任落实,深入实施“ 时代新人铸魂 工程 ”,扎实推进“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 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广西教育信息》是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编的搜集广西教育领域重要信息、供教育决策参考的内部刊物,该刊物由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负责选编和刊发,每期刊发1篇文章。
现将报告全文分享如下:
广西师范大学以“三个强化”深入
推进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
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紧围绕形成强大思政引领力,全面 加强顶层设计、载体运用和责任落实,深入实施“ 时代新人铸魂 工程 ”,扎实推进“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 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强化顶层设计,把握立德树人正确方向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力保障并有效推进落实。一是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委常委会定期研究立 德树人工作制度,落实各级党组织履行立德树人主体责任分工负 责机制,将推进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学校党委行政年度工作要点重 点督办事项,形成“党委统筹、宣传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全 员参与 ”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全面加强学科建设支撑。深入实 施“学科攀登 ”计划,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优化学 科建设管理,建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 科,2024年,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软科排名全国前 7%,位 列全国第 17位,教材《教育研究方法》入选第一批新时代教育 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三是全面加强资源 配置支持。用好用足政策,全额发放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岗位专 项绩效,支持辅导员职级职称“双线 ”晋升,全覆盖学生公寓建 成“一站式 ”学生社区 8000余平方米,入选全区高校“一站式 ” 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创新基地。
二、强化载体运用,激活思政工作内生动力
学校坚持把推动多课堂联动作为激发思政工作活力的关键 一招,创新解决思政工作中的难题新题。一是以思政主课堂凝心 铸魂。开足开齐思想政治理论课,率先开设《习近平文化思想》 课程,创新研发红色基因地方课程,“湘江战役主题思政课 ”入 选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大思政课 ”推介精品项目。二是以社会 大课堂实践引领。深化实践育人,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105个,年 均组织近 3万人次学生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打造了 10余个“国字号 ”品牌志愿服务项目,获评中宣部四个“ 100”最佳志愿服 务组织 2个,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 1人。三是以网络新课堂 智慧赋能。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率先推出“独秀学工辅 导员 AI助手 ”和“智慧教育—学生画像系统 ”,实现思政工作“精 准滴灌 ”,开展云端“行走的思政课 ”等网上微课,推动更多优 质思政资源“云端 ”共享,全网关注量超 50万人次。
三、强化责任落实,形成育人长效机制闭环
学校坚持把完善育人机制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 要保障,切实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 ”。一是完善有力的思 想引领机制。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 ” 工作常态化机制,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创新打造“独秀思 政课 ”“望道微课 ”理论宣讲等思政品牌,常态化开展各类宣讲 上百场,受众近万人次。二是健全高效的协同联动机制。发挥思 想政治工作委员会等校级层面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健全全员参 与、全过程贯穿、全方位协同的育人机制,协调校内相关单位细 化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校内“人人重育人 ”的格局不断形 成。三是构建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将思政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 核,实现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职称单列单评,定期开展课程思政 教学名师等系列评选,打造思政精锐队伍方阵,入选国家高层次 人才 5人、广西八桂学者 3人、广西高校思政教育领军和卓越人才 2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