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广西本土电影《龙窑》进校园义务展映活动走进我校,在育才校区田家炳书院学术报告厅进行放映。展映活动吸引了众多师生到场观看。
电影《龙窑》讲述的是壮族韦族一代人为保护珍品陶器吉羊樽的故事,通过对坭兴陶艺人对这一民族工艺的坚守和传承,揭示了坭兴陶家族及其传人的命运悲喜剧。影片从艺术角度展现了广西坭兴陶形象,描绘了延续千年的坭兴陶如今焕发勃勃生机。通过坭兴陶艺人守护传承坭兴陶的故事,反映壮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厚爱和对敌人的仇恨,弘扬了壮族人民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电影总顾问、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潘鸿权首先介绍了电影《龙窑》。他表示,这是一部广西人自己编写的、讲广西故事的电影,对传承与弘扬广西优秀文化发扬有着重要的意义。
校纪委书记莫坷在展映活动上致辞。他表示,《龙窑》走进校园进行展映,有利于我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有利于深入了解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希望大家认真观影,加深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树牢“四个自信”,提高民族自豪感,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影总编剧韦能雄回顾了电影创作及拍摄的难忘历程。
广西红木棉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了参与投资拍摄《龙窑》的相关情况。
电影放映结束后,主创人员与观影学生代表举行了交流座谈会。
学生代表朱文静说道:“我刚刚看到钦州是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坭兴陶,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了很大贡献。体现了民族性和地方性。壮族作为56个民族中的一部分,文化传承是建立文化自信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我认为本片对于民族文化传承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学生代表唐杰在发表完自己看完这篇影片的观点后,向主创人员提出了应该如何将坭兴陶传承并且发扬光大的问题。主创人员表示,传承的首要工作,是认识它的价值。壮族人民的魂金钱买不走,敌人的刀枪吓不倒。坭兴陶是中华文化文明的史诗,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面专门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强国运强,文化兴民族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表示,党的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不久,观看反映爱国主义精神的电影《龙窑》非常有教育意义。大家通过《龙窑》看到了壮族人民精美绝伦的坭兴陶作品,它们是匠人用心灵去创作和维护的,工匠精神赋予了民族工艺文化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激发了大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自信,深刻感受到了壮族儿女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民族气节,激励着大家沿着十九大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我校师生观看《龙窑》
精彩的电影博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
电影总顾问、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潘鸿权介绍《龙窑》相关情况
校纪委书记莫坷展映活动上致辞
电影总编剧韦能雄回顾电影创作及拍摄的难忘历程
广西红木棉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了参与投资拍摄《龙窑》的相关情况
电影主创人员与师生座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