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赵一凡教授于近日应邀到我校讲学。
赵一凡教授给我校外国语学院的师生做了题为《后现代文本理论:从罗兰•巴特到克利斯蒂娃》的专场学术报告。赵一凡教授的报告结合具体事例,旁征博引,见解独到,使该院师生对异国文化以及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师生们对英语文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报告结束后,赵一凡教授还与该院师生就学习、工作上碰到的现实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赵一凡教授1950年生于江苏,1973年留校安徽大学任教。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1年公派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86年回国工作。 先后获得文学硕士(1981)、史学硕士(1984)、哲学博士(1989)学位。多年从事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强调学术思想性,关注理论创新与批评,提倡跨学科交叉研究,讲究文风文体。主要代表作有:《美国文化批评集》(论文集)、《欧美文论思潮》(专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译著)、《爱默生文集》(译著)、《美国历史文献》(编译) 、《欧美新学赏析》、《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等。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外国语学院供稿)
赵一凡教授给我校外国语学院的师生做了题为《后现代文本理论:从罗兰•巴特到克利斯蒂娃》的专场学术报告。赵一凡教授的报告结合具体事例,旁征博引,见解独到,使该院师生对异国文化以及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师生们对英语文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报告结束后,赵一凡教授还与该院师生就学习、工作上碰到的现实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赵一凡教授1950年生于江苏,1973年留校安徽大学任教。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1年公派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86年回国工作。 先后获得文学硕士(1981)、史学硕士(1984)、哲学博士(1989)学位。多年从事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强调学术思想性,关注理论创新与批评,提倡跨学科交叉研究,讲究文风文体。主要代表作有:《美国文化批评集》(论文集)、《欧美文论思潮》(专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译著)、《爱默生文集》(译著)、《美国历史文献》(编译) 、《欧美新学赏析》、《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等。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外国语学院供稿)
作 者:
发布单位: